116个城市争建通航产业园
“通用航空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唯一一个没有发展起来的产业”,中航工业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沙长安日前在低空经济论坛上如此表示。
也许,正是看准了通航产业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内多个地方蜂拥而上掀起了一股投资通航产业园的热潮。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统计,截至2013年7月31日,中国已经有116个县级及以上城市在建或计划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区。
其中,仅仅披露了规划面积和投资总额的56个项目中,规划总占地面积282.55平方公里,计划投资总额6290.41亿元人民币。平均每个园区占地面积5.05平方公里,平均每个园区投资总额112.3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16个在建或将建的园区中,2010年底之前建设的只有21个,2011年之后建设或计划建设的多达95个。
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在今年3月份的两会期间就指出,几乎没有哪个产业像通用航空这样,在发展刚刚起步阶段,就出现投资过热苗头。
按照业界说法,通用航空就是民用航空除去商业航空后其它部分,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沙长安对网易财经表示,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航空产业格局呈倒金字塔状,拿美国来说,人家通航产业占整个航空业比例高达95%,而我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于是在三年前,中央军委颁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通航产业至此才看到了把蛋糕做大的前景。中国民航局更是承诺在2015年之前,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低空空域改革。
美国有将近20000个可供通航起降的机场,而中国目前则只有将近400个,根据此前民航局提出的“县县有机场”的设想,未来国内通航机场数量至少可以达到3000多个。高达十倍的机场建设目标也为地方政府配套建设通航产业园提供了操作空间。